茫然若絲
《策展敘事—以族裔地景為方法》課程成果展
給人一點批判性思考,統整三個展覽的共通性
文:廖品如
現代化理論推崇資本、科學、技術的正面影響,許多西方國家深信不疑,然而,卻被拉美依附理論,給予沉重的一擊。不發達的根源,並非資金、現代價值的缺失,而是內部的剝削與外部依賴所致。
在全球化的趨勢下,弱勢族群賴以為生的文化生態,必定會發生改變。跨文化交往,已成為一種常態,包括生活習慣、心理面向、信仰價值、經濟模式、社會結構等。儘管全球化運動,壓縮人類互動之間的複雜性,但仍取決於文化的相互解讀及建構,從文化自覺到現代性的自我選擇。
跨國的移動與勞動,在不完善的制度下展開,如隨時都可能斷裂的蜘蛛絲一樣危險。然而,許多弱勢族群,仍爭先恐後進入,因為這條蜘蛛絲牽涉整個世界。對他們來說,適應環境,就能更好解決族群的生存問題,他們「必須」完成自身的現代性變遷。究竟是不由自主地被現代化?抑或積極地融入,來建構自身的現代性?
全球現代性與人類移動的連結,往往盲目模仿、簡單接受或排斥、拒絕。正是這種無法控制的性質,離家背井的成員,會對未來擁有更好的期待,甚至追求中喪失自我,成為他者的文化附屬品。所以,人們總會去設計一套自我改變的策略,狀況在於,如何讓它成為事實?
就算西方的現代性與框架,占領先機,並不意謂,全面拒絕非西方的價值訴求、及主觀能動性。移動者能夠自覺地主動,應付全球化的挑戰,適應生活環境;面對其它文化的衝擊,完成自我的改造與建構。因為人類的活動是有意識的、有計畫性的,即使結果不如所願,但不全然的毫無效果,變異的活著也是一種方式。
台灣對於東南亞的想像,是否經歷轉變?如何在這塊土地上,深化他者的異文化及歷史?這些牽涉到國家經濟結構、產業政策、人口移動、及都市空間的使用,使蜘蛛絲的脆弱度增加。我們在主流媒體看見的東南亞形象,充斥包裝過的歧視、偏見,例如,聚集在桃園後站和台中東協廣場,其相關商家所形成的空間;新住民的婚姻,被視為骯髒、混亂、跨國犯罪的想像,而被再現。
本展覽分為3個區塊,分別是「改裝電動車」、「料理的家鄉味」、「個人創業之路」。這三部分,既獨立成章,又相互連結。他們並非單純一則則充滿血淚的東南亞人在台灣的故事,而是強調此時此刻的時空脈絡下,這些移動者與結構之間的關係。不同生命經驗的相遇和交錯,所帶出的地方想像及經濟生產。
展覽形塑東南亞人的日常經驗,讓不同立場,因此交織互動與衝突,充滿變動及許多可能性。不是企圖收編、壓抑他者的主體,而是不讓他者被簡化。在全球資本主義下的移動及勞動,讓我們看見不同文化的弱勢族群,如何在世界體系中,生產他們的日常與經驗。
而本次展覽原先擬於實體展出,並規劃「換位思考」的體驗活動,讓觀展者能更理解本議題的意涵,受限於網路無法實際呈現活動,因此展示其構想,供大家參考。
此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「探戈 w/ 保羅大叔:修煉批判敘事力,以『東南亞』為方法」計畫,「策展敘事-以族裔地景為方法」課程成果。
《策展敘事—以族裔地景為方法》工作團隊
策展論述
廖品如、林琬婷
異鄉撲鼻
呂亭萱、顏嘉萱、江柏儀、潘榮泰、劉瑀恩、陳展紅
移工界的特斯拉
陳沛郁、陳為承、白宜恩、蘇恆俞、謝玉琦、林源展、柯彤墐
越境
陳青妤、陳曉慧、許映潔、官昀萱、段非、歐穎慈、郭庭妤、李冠毅、江育誠、王宥翔、王心貝、陳沛岭、陳主悅
換位思考
段明珠、劉庭媁、陳唯心、陳昱如、陳愛螢、吳佩嘉
機動協力
劉冠宏
內容編輯
潘家安
授課教師
沈豪挺
© 2021/7